《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认识的第一阶段:认识的感性阶段,感觉和印象阶段。
- 认识的第二阶段:认识的理性阶段,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概念,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列宁: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着自然。
感性和理性而这性质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变化。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